校友风采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访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友石锦洲

作者: 时间:2011-05-23点击量:

在非洲的“沃土”上成长


学通社记者 邓琼华 李啸风


石锦洲,湖北长阳人,2008年6月毕业于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之后签约至中国水电十四局驻刚果(金)一号国道大桥项目部担任现场翻译,随后在该项目连续工作18个月,由于业绩突出,于2010年受聘为水电十四局驻刚果(金)金沙萨办事处副主任兼任卢本巴希办事处主任。2011年4月,他在工作休假期间返回母校,被授予“外国语学院优秀校友”。


在电话约采访之前,我有幸参加了石锦洲回访母校的座谈会,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孙红艳老师与党委副书记刘谊老师出席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开始前,石锦洲向母校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中国水电十四局海外事业部邮册,同时孙老师也为石锦洲颁发了外国语学院优秀校友纪念品。会上石锦洲谈笑自如、举止优雅、风趣幽默,言行举止外不乏沧桑、刚毅与坚定。



象牙生活,充实带遗憾


“刚进大学,我是一个‘可爱’的学生”石锦洲笑着对说,“为了施展我的才华,我积极加入社团天地,也响应院学生会的号召,成为其中的一员,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自打进入学生会,石锦洲便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是部长交待的正确的工作,他总是按时按质的完成,正是这样,培养了他踏实、细心和吃苦的精神,而这些正是我们往后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砝码。于是,凭借自己独特的见解,踏实的风格,在大一下学期提升为副部长,大二担任部长,大三竞选为副主席。不论怎样,四年大学生活总掺杂着一丝遗憾,“在学校我不是一个好学生,首先作为法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专四考了两次,以失败告终;大学英语四级奋战三次,终于涉险过关;英语六级对我始终保持着它特有的威严,让我可望而不可及”石锦洲平静的讲述,“我深知自己学习不如别人,随后我便倍加努力地为自己寻找出口,至少让自己在其他方面比别人有优势。“正因为这样,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不可否认,学生工作让我成长,可是作为一名学生,我没有做好最基本任务,很是遗憾,所以无论如何,对于大学生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只有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毕业后我们才有立足社会的资本。”



踏进非洲,不走寻常路


也许,对于每个法语专业的人来说,去非洲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石锦洲并不这样认为。去非洲是一次机遇,在国内,工作几年都没有升迁的可能,但在国外只要打拼,没几年就可以得到提升;此外,到国外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因此毕业后,石锦洲签约中国水电十四局,并被分配到刚果(金)一号国道大桥项目部,担任一名翻译。到了工地,石锦洲却发现没有了当初想象的机遇,只有周身的压力与挑战。首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的不适应,非洲大陆给人第一印象就有两个词“热”与“荒芜”,痢疾便是上帝在这里最大的“恩赐”了,在非洲的中国人圈子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不到长城非好汉,到非洲不患痢疾等于白来”,种种困难显而易见。最初,石锦洲一度怀疑到非洲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其次,来自其他名校翻译的挑战,起初有人问起“你是哪个学校的”的时候,石锦洲通常有些尴尬,因为旁人总是惊惑,“三峡大学,在哪儿,一本吗?”一系列不解拥了上来;另外对自己法语水平的不自信,让人信心跌落谷底。不过失落总是短暂的,一觉过后,石锦洲又斗志满怀了,因为他深知自己可以改变这些,只要有决心与毅力。于是他鼓足勇气与干劲做出不寻常的选择:去刚果(金)最艰苦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就是最出人才的地方;“我就是要做许三多,当所有人都不理解时,我去默默的修整自己的石子路,总有一天,我会得到认可的”石锦洲说道,“我要需找与别人不同来体现我的优势,因此在工地上我几乎什么都能干,如管理黑人,采购生活用品,充当秘书等,我也会学一点当地语来弥补有限的法语;更重要的是个人修养的提升,只身国外,我们不仅是公司的名片,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代表,一言一行到体现了中国人的素质,不可否认,衣着与社交礼仪十分重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加另类的视角,石锦洲有了他自己独特的魅力。



孤寂非洲,微笑对一切


在非洲有这么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此时此刻石锦洲才深刻地感受到在本科生平均就业率最高、平均工资最高光环的照耀下,法语系的学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更多的是和大家一样的奋斗,一样的拼搏。所以面对着生活的乏味,时局的动荡,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苦寂,没有良好的心态,人是会变得压抑和烦躁的。“开始我很担心,怕自己撑不过去,后来我又一次次告慰自己:减压。所以慢慢的我学会用微笑面对周遭的一切”。炎热难耐,写文章发博客,发泄心中的烦闷;当身临舍外枪战,全当一种刺激游戏,何况不用花钱的“3D电影”;深陷孤独,沉迷万卷书,用励志故事激励人生;落差万丈,不自暴自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对当地居民看来,我还是chef(老板)。正是有这乐观的心态,他度过了在非洲最艰苦两年的翻译生活。



逆流而行,坚持孕正果


刚去非洲,竞争压力大,众多翻译中,石锦洲没有任何的优势,法语水平比不上北外的,学校名气赶不上法国留学的,可是,两年多过去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当工地缺厨师时,他没有抱怨工作的超额,而是上百度搜菜谱,用心学习做饭;当“屋漏偏逢连夜雨”时,他找来一件雨衣,便可遮风挡雨;当其他人陆续离开时,他毅然选择了留下,一干就是两年多,因为他清楚,任何一件事,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尽管两年内他经历了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但他冲出了逆境,重新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成功转型至行政管理。2011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水电十四局驻刚果(金)项目经理部伏辉林总经理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一开始,我并不看好你们三峡大学的学生,可两年多下来,你们依然坚持着,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水电人身上特有的坚韧和不屈”。


在众多校友中,石锦洲不是最优秀的,但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一股向上的活力,看到孜孜不倦的追求,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读出三峡大学首届法语毕业生努力开辟道路,实现自身价值,宣扬三峡大学的求索事迹。他用自己的言行将年轻人的奋斗诠释地淋漓尽致,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珍惜大学生活,学好知识,做一名有思想,有见解,有风度,知感恩的当代大学生,去开拓自己的蓝天。


Copyright©2016 三峡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邮编:443002  鄂ICP备05003329号